入木三分的主人公是王羲之。東晉時期書法家,有“書圣”之稱。瑯琊臨沂(今山東臨沂)人,南渡后居會稽山陰(今浙江紹興),晚年隱居剡縣金庭。
傳說有一次,當(dāng)時的皇帝要到北郊祭祀,讓王羲之把祭祀的文字寫在一塊木板上,再派人雕刻??套终叩窨虝r驚奇地發(fā)現(xiàn),王羲之的書法墨跡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。
刻字者足足削進(jìn)去三分才見到底,不禁對王羲之雄勁的筆力驚嘆不已。
1、竹扇題字
據(jù)說有一次,王羲之路過山陰城(今紹興)的一座橋。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。那種竹扇很簡陋,沒有什么裝飾,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,看樣子賣不出去了,老婆婆十分著急。
王羲之看到這情形,很同情那老婆婆,就上前跟她說:“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,當(dāng)然賣不出去。我給你題上字,怎么樣?” 老婆婆不認(rèn)識王羲之,見他這樣熱心,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。王羲之提起筆來,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,就還給老婆婆。
老婆婆不識字,覺得他寫得很潦草,很不高興。王羲之安慰她說:“別急。你告訴買扇的人,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”王羲之一離開,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。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,都搶著買。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。
2、書成換鵝
書圣王羲之很喜歡鵝,他認(rèn)為養(yǎng)鵝不僅能陶冶情操,還能從觀察鵝的動作形態(tài)中悟到一些書法理論。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,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鵝,便想買下,一問之下知道這些鵝是附近一個道士養(yǎng)的,便找到那個道士想與他商量買下那群鵝。
那個道士聽說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買,便說:只要王右軍能為我抄一部《黃庭經(jīng)》,便將拿些鵝送給他,王羲之欣然答應(yīng),這便成就了書成換白鵝的佳話。
王羲之(321—379年,或303—361年),字逸少,號澹齋,原籍瑯琊臨沂(今屬山東),后遷居山陰(今浙江紹興),官至右軍將軍,會稽內(nèi)史,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,被后人尊為“書圣”。
他的兒子王獻(xiàn)之書法也很好,人們稱他們兩為"二王",另一個兒子王凝之官至左將軍,因曾任右軍將軍,世稱“王右軍”、“王會稽”。代表作品有:楷書《樂毅論》、《黃庭經(jīng)》、草書《十七帖》、行書《姨母帖》、《快雪時晴帖》、《喪亂帖》、行楷《蘭亭序》等。
“入木三分”這個成語的主要是用來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,現(xiàn)在也經(jīng)常用來比喻對文章事物見解很深刻、透徹。這個成語最早出自《書斷·王羲之》:“晉帝...
入木三分原本是用來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的,現(xiàn)在也比喻對文章或事物見解深刻、透徹。入木三分的主人公是王羲之。接下來分享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,供參考。
入木三分的主人公是王羲之,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書法家之一。本文中,小編整理了相關(guān)知識點,歡迎大家閱讀。
木三分的主人公是王羲之。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,木工刻時,發(fā)現(xiàn)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。入木三分現(xiàn)在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。
入木三分是用來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,也比喻對文章或事物見解深刻、透徹。出自張懷瓘的《書斷·王羲之》。
入木三分是一個成語典故,說的是東晉書大書法家王羲之練書法時墨汁浸入木頭三分的故事。意思是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,也比喻對文章或事物見解深刻、透...
入木三分原本是用來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的,現(xiàn)在也比喻對文章或事物見解深刻、透徹。入木三分的主人公是王羲之。接下來分享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,供參考。
入木三分的主人公是王羲之。相傳晉時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,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。接下來分享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全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