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Ⅴ手机在线天堂网_亚洲永久中文字幕在线_色资源中文字幕在线视频_欧美午夜福利一区

    <u id="1f285"></u>

  • <strike id="1f285"></strike>
    <button id="1f285"><strong id="1f285"></strong></button>
    <sup id="1f285"><track id="1f285"></track></sup>
      全國

      當(dāng)前位置:

    • 熱門地區(qū):
    • 選擇地區(qū):
    • ×
    當(dāng)前位置: 初三網(wǎng) > 初中語文 > 古詩詞 > 正文

    浩蕩離愁白日斜什么意思 出自哪首詩

    2024-07-19 10:38:18文/董玉瑩

    浩蕩離愁: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,也指作者心潮不平。浩蕩:無限。浩蕩離愁白日斜出自《己亥雜詩》,意思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,離開北京,馬鞭向東一揮,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。

    浩蕩離愁白日斜什么意思 出自哪首詩

    浩蕩離愁白日斜原詩

    出自清代 :龔自珍的《己亥雜詩·其五》

    浩蕩離愁白日斜,吟鞭東指即天涯。

    落紅不是無情物,化作春泥更護花。

    浩蕩離愁白日斜原詩譯文

    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, 馬鞭向東一揮,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。

    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不是無情之物,即使化做春泥,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。

    浩蕩離愁白日斜原詩注釋

    浩蕩離愁: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,也指作者心潮不平。浩蕩:無限。

    吟鞭:詩人的馬鞭。

    東指:東方故里。

    天涯:指離京都遙遠。

    落紅:落花?;ǘ湟约t色者為尊貴,因此落花又稱為落紅。

    花:比喻國家。即:到。

    浩蕩離愁白日斜原詩賞析

    這首詩是《己亥雜詩》的第五首,寫詩人離京的感受。雖然載著“浩蕩離愁”,卻表示仍然要為國為民盡自己最后一份心力。

    詩的前兩句抒情敘事,在無限感慨中表現(xiàn)出豪放灑脫的氣概。一方面,離別是憂傷的,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,故友如云,往事如煙;另一方面,離別是輕松愉快的,畢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籠,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為。

    這樣,離別的愁緒就和回歸的喜悅交織在一起,既有“浩蕩離愁”,又有“吟鞭東指”;既有白日西斜,又有廣闊天涯。這兩個畫面相反相成,互為映襯,是詩人當(dāng)日心境的真實寫照。

    詩的后兩句以落花為喻,表明自己的心志,在形象的比喻中,自然而然地融入議論。“化作春泥更護花”,詩人是這樣說的,也是這樣做的。鴉片戰(zhàn)爭爆發(fā)后,他多次給駐防上海的江西巡撫梁章鉅寫信,商討國事,并希望參加他的幕府,獻計獻策。可惜詩人不久就死在丹陽書院(年僅50歲),無從實現(xiàn)他的社會理想了,令人嘆惋。

    “落紅不是無情物,化作春泥更護花”詩人筆鋒一轉(zhuǎn),由抒發(fā)離別之情轉(zhuǎn)入抒發(fā)報國之志。并反用陸游的詞“零落成泥碾作塵,只有香如故?!甭浼t,本指脫離花枝的花,但是,并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,即使化做春泥,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。

    不為獨香,而為護花。表現(xiàn)詩人雖然脫離官場,依然關(guān)心著國家的命運,不忘報國之志,以此來表達他至死仍牽掛國家的一腔熱情;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,成為傳世名句。

    這首小詩將政治抱負(fù)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,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(jié)合,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復(fù)雜的情感。龔自珍論詩曾說“詩與人為一,人外無詩,詩外無人”(《書湯海秋詩集后》),他自己的創(chuàng)作就是最好的證明。

    浩蕩離愁白日斜作者

    龔自珍(1792~1841)清代思想家、政論家和今文經(jīng)學(xué)家。初名自邏,又名易簡、鞏祚,字璱人,又字愛吾、爾玉,號定庵,浙江仁和(今杭州)人。道光九年(1829)進士,授內(nèi)閣中書,官禮部主事,歷職十余載,自稱“不得志于今之宦?!?,有“蹉跎一生”之嘆(《龔自珍全集·跋某帖后》)。道光十九年,辭官歸里;二十一年,就江蘇丹陽云陽書院講席,未幾而卒,年50歲。

    他學(xué)有淵源。初,從外祖父段玉裁習(xí)許慎的《說文解字》部目,始治文字學(xué),擬由文字訓(xùn)詁人手研究經(jīng)學(xué),頗有乾嘉漢學(xué)之風(fēng);后,從劉逢祿習(xí)《春秋公羊傳》,轉(zhuǎn)治今文經(jīng)學(xué),試圖借公羊義針砭時弊,與魏源共倡通經(jīng)致用之學(xué),宣傳改革,為世人所矚目,并稱“龔魏”;晚年,尤好“西方之書”,轉(zhuǎn)治佛學(xué),自云所造“深微”(魏源:《古微堂外集》卷三《定庵文錄序》),但仍關(guān)心國事,主張禁煙,抗擊外國侵略。

    綜其一生,學(xué)通古今,精于小學(xué)和金石之學(xué),熟諳掌故和典章制度,長于經(jīng)史和西北輿地,文學(xué)有專攻,詩文瑰麗,自成一家,人稱“龔派”,而使其大顯名于世者,則是他的批判封建現(xiàn)實,主張“更法”“改革”的政論。著述宏富,1959年由中華書局匯編成《龔自珍全集》共11輯出版。

    其中,《明良論》《尊隱》《乙丙之際箸議》《平均篇》《農(nóng)宗》《西域置行省議》《壬癸之際胎觀》《六經(jīng)正名》《春秋決事比》《古史鉤沉論》《闡告子》和《己亥雜詩》等,是研究作者思想的重要論著。

    查看更多【古詩詞】內(nèi)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