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Ⅴ手机在线天堂网_亚洲永久中文字幕在线_色资源中文字幕在线视频_欧美午夜福利一区

    <u id="1f285"></u>

  • <strike id="1f285"></strike>
    <button id="1f285"><strong id="1f285"></strong></button>
    <sup id="1f285"><track id="1f285"></track></sup>
      全國

      當前位置:

    • 熱門地區(qū):
    • 選擇地區(qū):
    • ×
    當前位置: 初三網(wǎng) > 初中語文 > 語文知識點 > 正文

    慎獨什么意思 其來源是什么

    2024-02-13 16:49:23文/宋艷平

    慎獨:嚴格控制自己的欲望,不靠別人監(jiān)督,自覺控制自己的欲望;慎獨即舍棄身體感官對疼痛的知覺,返回自心,謹慎內省。做人要發(fā)自內心的誠實,不能有半點虛偽,因為“人之視己,如見其肺肝然”,“十目所視,十手所指,其嚴乎!”

    慎獨什么意思 其來源是什么

    慎獨什么意思其來源是什么

    “慎獨”是我國古代儒家創(chuàng)造出來的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。作為修養(yǎng)方法,就是強調在沒有外在監(jiān)督的情況下始終不渝地、更加小心地堅持自己的道德信念,自覺按道德要求行事,不會由于無人監(jiān)督而肆意妄行。

    儒家的一個重要概念,慎獨講究個人道德水平的修養(yǎng),看重個人品行的操守,是個人風范的最高境界。出于《大學》《中庸》對于其含義,東漢鄭玄注《中庸》“慎獨”云:“慎其家居之所為。”人們一般理解為“在獨處無人注意時,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茍”《辭?!?,或“在獨處時能謹慎不茍”《辭源》。

    慎獨出自哪本著作

    慎獨出自《中庸》:“莫見乎隱,莫顯乎微,故君子慎其獨也。”所謂“慎獨”,是指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候,即使沒有人監(jiān)督,也能嚴格要求自己,自覺遵守道德準則,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。

    慎獨,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準的試金石。一個人在公共場合不做壞事比較容易,而在獨處時也能一樣不做違反道德準則的事,則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養(yǎng)。慎獨,其實就是“慎心”,要誠其意,在各種物欲的誘惑面前,靠“心”把持住自己——不管是酒色財氣,總歸“吾心有主”,不為所動。

    慎獨最早是誰提出來的

    "慎獨"一詞最早由中國古代哲學家王陽明(1472年-1529年)所提出。王陽明是明代朱熹學派的重要人物,他主張心即理,強調人們內心的直覺和良知的重要性。

    慎獨是王陽明論述的一種個人修養(yǎng)和思想實踐方式,強調一個人應該時刻警惕自己的行為和思想,與自己的內心深入對話。慎獨包括對自己的欲望和沖動進行審視,自省自問,以達到內心的寧靜與和諧。

    慎獨的核心思想是通過不斷反省自己的行為及內心的思想,發(fā)現(xiàn)并糾正自身的缺點和錯誤,以實現(xiàn)個人的道德自覺和進步。王陽明認為,只有通過慎獨的實踐,個人才能真正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內心動機和真實需求,從而實現(xiàn)道德完善和內心的自由。

    慎獨的思想在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,對后來的思想家和文化發(fā)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,也被認為是一種個人實踐的指導原則。

    查看更多【語文知識點】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