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Ⅴ手机在线天堂网_亚洲永久中文字幕在线_色资源中文字幕在线视频_欧美午夜福利一区

    <u id="1f285"></u>

  • <strike id="1f285"></strike>
    <button id="1f285"><strong id="1f285"></strong></button>
    <sup id="1f285"><track id="1f285"></track></sup>
      全國

      當前位置:

    • 熱門地區(qū):
    • 選擇地區(qū):
    • ×
    當前位置: 初三網(wǎng) > 初中歷史 > 歷史知識點 > 正文

    孟子人物介紹 有什么主要思想

    2022-09-28 08:40:45文/勾子木

    孟子(約公元前372年—公元前289年),名軻,字子輿,鄒國人。戰(zhàn)國時期哲學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,是孔子之后、荀子之前的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,與孔子并稱“孔孟”。孟子宣揚“仁政”,最早提出“民貴君輕”思想,被韓愈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“道統(tǒng)”的人物,元朝追封為“亞圣”。

    孟子人物介紹 有什么主要思想

    孟子人物介紹

    孟子(前372年-前289年),姓孟名軻,字子輿,戰(zhàn)國時期鄒國(今山東鄒城東南)人,中國古代哲學家、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。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,與孔子并稱“孔孟”,他宣揚“仁政”,是最早提出“民貴君輕”思想,被韓愈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“道統(tǒng)”的人物。

    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后裔,他繼承了孔子的仁政學說,是位非常有抱負的政治家,在諸國戰(zhàn)亂中,構(gòu)建了自己的學說。與孔子一樣,孟子也力圖將儒家的政治理論和治國理念轉(zhuǎn)化為具體的國家治理主張,并推行于天下。在這種背景下,孟子開始周游列國,游說于各國君主之間,推行他的政治主張。

    孟子主要思想

    民本思想

    孟子根據(jù)戰(zhàn)國時期的經(jīng)驗,總結(jié)各國治亂興亡的規(guī)律,提出了一個富有民主性精華的著名命題:“民為貴,社稷次之,君為輕”。認為如何對待人民這一問題,對于國家的治亂興亡,具有極端的重要性。孟子十分重視民心的向背,通過大量歷史事例反復闡述這是關乎得天下與失天下的關鍵問題。

    仁政學說

    孟子繼承和發(fā)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,發(fā)展為仁政學說,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。孟子的政治論,是以仁政為內(nèi)容的王道,其本質(zhì)是為封建統(tǒng)治階級服務的。他把“親親”、“長長”的原則運用于政治,以緩和階級矛盾,維護封建統(tǒng)治階級的長遠利益。孟子認為,這是一種最理想的政治,如果統(tǒng)治者實行仁政,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擁護。

    教育思想

    孟子的教育思想,也是孔子“有教無類”的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(fā)揮。他們都把全民教育當作實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。一方面,主張“設為庠序?qū)W校以教之”(滕文公章句上)加強學校教育;另一方面,要求當政者要身體力行,率先垂范。

    性善論

    孟子的主要哲學思想,是他的“性善論”,與荀子的“性惡論”相對。“性善論”是孟子談人生和談政治的理論根據(jù),在他的思想體系中是一個中心環(huán)節(jié)。孟子以“性善論”作為人們修養(yǎng)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論根據(jù),認為仁、義、禮、智等倫理道德的要求源于人的本性本心,有倫理學意義,同時“性善論”認為通過學習人人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君子,又強調(diào)了教育的可能性,具有很大的的教育意義。

    查看更多【歷史知識點】內(nèi)容